形势影响,ibm的美国员工无法乘坐飞机抵达荷兰,这个订单眼看要泡汤。
项目经理范登克林怒骂:“我们完蛋了,那些官僚不允许他们出差。”
阿斯慢用摄像机拍下预备向ibm展示的内容,然后通宵将视频内容剪出来,第二天一早乘飞机前往位于纽约州阿蒙克市公司的ibm,试图尽最后的努力拿下订单。
ibm的人被纪录片里这台可拆解的机器震撼了,“可拆解光刻机”能帮ibm省一大笔钱,当光刻机的一个零部件坏了以后,他们不需要将整台机器停产维修。
阿斯麦如愿签下了这个十亿美元的订单。
马里斯还擅长建立关系和沟通,为阿斯麦免于很多谈判摩擦。他会去三星那里,听客户公司刚满二十五岁的员工抱怨机器问题,并竭力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马里斯让阿斯慢和其“物镜系统”供应商蔡司的关系,在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八年间,得到了长足发展。
“物镜系统”是阿斯麦光刻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蔡司的镜头直接影响光刻机产品的效果。
蔡司成立于一八四六年,是德国的光学仪器厂商。当蔡司原大客户gca因经营问题垮了以后,阿斯慢抓住机会成为蔡司该领域的大客户。
但蔡司一直采用传统手工生产,随着阿斯慢对镜头精度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产能不足的蔡司镜头,逐渐成为阿斯慢光刻机产品的瓶颈。
一九九四年,岌岌可危的蔡司,终于决定对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时。为了不让蔡司拖阿斯慢的后腿,阿斯麦母公司非利浦,前后借给了蔡司三千九百万美刀改造产线。
自此,阿斯慢与蔡司形成深度合作关系。
此后,当蔡司出现服务其他公司迹象时,马里斯就会展现“外交才能”,要求蔡司只能向阿斯慢供货。
阿斯慢还拿下蔡司半导体光学部门24.9%的股权。
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了紧密联系的阿斯慢,在产品销售上也取得长足进步。
一九九三年,阿斯麦盈利一千一百万美刀,到了一九九四年,其净利润超过了二千万美刀。
一九九五年,阿斯麦终于在花旗国,和河兰的首都交易所上市,从成立算起,历时十一年。
花旗国是半导体的发源地,从晶体管到微处理器,再到dram(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储存器,都是花旗国公司的产物。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花旗国一直是芯片市场的霸主。但到八十年代,岛国凭借dram成功崛起。
花旗国的光刻机产业,随着半导体主要市场的变化遭受重击,gca走向落寞,尼糠逐渐的壮大了起来。
但花旗国并不愿意,拱手将光刻机市场让出。
六角大楼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