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那我出小头两千万……”
“……”
最后又说到了俱乐部要搭建的平台。
方年简单道:“平台嘛,都一样,无非是打通上下游之间的通道,具体到投资领域,也就是搭建出一个投资人与优质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
“本着开放的原则,我觉得应该要有一部分国际投行,比如香港、纽约华尔街之类的。”
“投资获利最丰厚的阶段还是正常上市。”
这一点,沈尼尔也颇为认同:“相较而言,港股、美股确实具有更好的资本吸附力。”
“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要不是今日不适合饮酒,当浮三大白。”
“……”
“哈哈”
说着,两人都笑了起来。
在投资这个领域里,方年也有不少合作伙伴,包括刘芹、邝平他们。
但有一说一,观点更相近的还是沈尼尔。
沈尼尔这个人做事整体上是比较绅士的,思维模式也比较领先。
这也是红杉资本为什么屡屡走在其它投资机构更前面命中企业的原因。
硬要说的话,方年还真是仗着有十年的已知,才能在投资领域跟沈尼尔坐而论道。
否则的话,但说投资,以及操作资本,方年差了这些大佬很多条街。
包括现在志不在投资领域的雷軍。
方年都是差得远。
他能在投资领域有这么耀眼的成绩,凭的不是投资手段,而是踏马的已知。
这也是方年对沈尼尔年前的提议比较动心的原因。
如果这个俱乐部的大方向能按照方年的心意形成,那么接下来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能给前沿天使带去源源不断的投资机会。
也能让前沿系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
也幸亏方年跟沈尼尔在大方向的观点一致,否则不好办。
毕竟……
方年同时还有别的想法。
大方向上的形式基本定下了调子,方年换了个坐姿,后靠椅背,翘起二郎腿:“沈总,其实我对这个俱乐部的核心期望是告诉大家一句话:”
稍顿,方年认真道:“跟着我们有肉吃。”
“哦?”沈尼尔微微一惊。
然后轻笑道:“果然,我就知道方总的想法不会这么简单。”
“能否详细说说?”
方年并未着急,清了清嗓子,不慌不忙道:“我想趁着最近有不少投资机构代表在申城,这两天我们举办一个交流酒会,邀请大家坐下来简单聊聊。”
“或许不必这么麻烦。”沈尼尔眼睛一转,意味深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