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回胡亮子表心迹寄予厚望唐三赖回杜李刮目相看

作者:渔夫愚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展现的。而更大的差异在于他们的政治地位和心态,总的说来,南下干部掌握着政策方向,控制了主流意识,虽然人数很少,但影响力大大超过本地干部。本地干部中王友晟这些人积极协助南下干部力图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刘明海和周梅这些人积极靠拢南下干部;张顺生、雷雨田这些人则不讲条件地顺从南下干部,以求得一份青睐。这也就形成了以南下干部为中心的政治生态。

郝主任处于清水坪的政治中心,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单薄,他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听说有战友过来,自然很高兴、很期待。他让王友晟等着,他要见一见唐瑞昌,然后才决定他对今后一段时期清水坪的政治安排。对此他是有信心的,于蕾前一段在清水坪的工作,为他指明了方向,他信心满满的准备落实他的政治构想。

来人是个中等个,身材单薄年轻人。他既没有北方人的那种魁梧,也没有南下干部的那种傲慢、那种器宇轩昂的劲,他目光游离,显得有些猥琐。郝主任开始还有些怀疑,看了《派遣单》才知道没错。相互说了几句话,郝主任突然发现这人说的不是北方话,是东乡话,一下子就明白了。说了一些热烈欢迎,希望安心工作,好好工作的套话,就让王友晟领着往杜李乡去了。

这唐瑞昌不是别人,就是当年被刘喜豆赶出金家台的唐三赖。

唐三赖怎么一下子成了南下干部了,这里面有故事。

唐三赖被刘喜豆赶出金家台后,就在清水坪到广桥一带的地方流浪。这里是两个县、两个专区的交界处,有些事情官府不怎么管,唐三赖也就有了生存空间。到了第二年春上,有一支政府军的部队路过清水坪去北方,他就跟上了这支来自云南的队伍去了东北。在那里他们本来是要和朝鲜人打仗的,没想到上头一声令下,撤到了长春。在长春一待就是小半年,连城都出不去。后来粮食吃光了没了,饿得不行。就在许多人饿死了,唐三赖凭着多年来挨饿的本领勉强撑下来的时候,他被抬进了战俘营。这个又一次被米汤救活的人,因为不是第一次被米汤救活,而不像那些第一次被米汤救活的那些人一样,一站起来就高呼“革命”。他是在前不久的动员会上听说湖南解放了,才来了兴趣的。他问:“东乡解放没有?”那个叫熊承继的教官问道:“东乡属不属于湖南?”“属于。”“那就解放了,湖南都解放了。”听到这话,唐三赖惴惴不安地问道:“我想回去行吗?”“怎么不行!你就愿意在战俘营待一辈子?这里没什么好的。既然你是湖南人,那就应该回去,以解放者的身份回去。”“我们能以那个身份,不是以这个身份回去?”“当然,你没看电影?那些戴着大红花行走在北平、天津、武汉的人,好多是同你一起进来的人。他们现在是英雄,你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再说,你们这些人,要不是你们团长开枪打伤了我们的人,连战俘营都不用来。”

熊承继在战俘营待腻了,看见自己的战友在前方立功,心里痒痒的,所以他希望战俘营里像唐三赖这样的俘虏快点改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