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回李昭福学耕田勉勉强强魏长安帮胡亮别无他求

作者:渔夫愚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把别人只要一天就能犁完的六十多担谷田给犁完了。也不是犁田的速度,又不是双抢,没必要那么急。主要是成就感,犁下了这些田,别人要是再问“你会不会作田”,李昭福就可以毫不犹豫地,理直气壮地说“我会,当然会”了。要是红生娘问,他也可以这样说。

这样一来,牛就成了李昭福的宝贝了,就像田毛头照顾他的马一样,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叠加使得李昭福对牛的关注度大大地超过了《增广贤文》中的那些至理名言。牛就喂在偏院里的马厩旁边。这边正吟着“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呢,那边牛的一声“哞”,这边的吟书声立马停了下来;要是再“哞”一声,人也就急忙跑过去了。看看这看看那,认定一切正常了,再安慰一通,说上两句不要怕寂寞的话,人才会回来。

扒田相对犁田要轻松些,李昭福这才有可能东想西想,把这几天的事情回想一个遍了。前几天犁田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稍不注意就犁浅了,得重新来过。犁挺重的,拖不动,牛又不配合,搞得李昭福吃老亏了。有一次,被刘伟看见了,也不下来帮忙,一个劲地说:“插田的时候,你可别让我插这丘田。”李昭福一开始不懂,问不远处做事的杨艺,杨艺告诉他,田犁不好,插田不好插,深一脚浅一脚的,吃亏得很。知道这个道理,李昭福认真起来,不敢东想西想,走神了。

“这犁田确实不是每个人能做的,能做得好的。”李昭福心想,“要不真有种田之人和不种田之人之分。那些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着其他事的人,就像我这样,扒田呢,还想着刚才走的这一溜像个什么字。我这种人就不是种田之人,只有那些做事不东想西想的人,才是种田人。

“这和手有关系吗?手指长得纤细的人和手板很大的人。手指纤细的人,那就不是种田人的人,就算是爱种田,也种不好田;只有手板很大的人,手上有劲,能掌稳犁,才是种田的人。可能是这样的,要不然,小的时候,怎么会有人老是说我这双手,不是种田人的手呢。那些人说的口气,是夸人的口气,搞得我现在还认为不种田的人比种田的人高贵。这纯粹是胡扯,怎么可能,懒的人高贵,勤快的人下贱。就像唐三赖。不对!唐三赖现在是比田毛头高贵。

“也有手指纤细的人种田的,多的是。也有手板大的人写字绘画,比谁都写得好的,画得好的。要不手大手小和种田没什么关系。要有关系也是心理作用:手小的人认为自己不是种田的人,种不好田,读书发狠了些,书也就读得好些;手大的人认为自己反正是种田的料,自暴自弃,不肯读书也就只能种田去了。

“上面这种情况好像也不多,主要看性格。有些人遇到不懂的、想不通的事,就不肯放手,吃饭也想,睡觉也想,做事的时候还是想。这种人种田就不行,心思不在这上边,老想着那些不着边际的事。这种事想多了,脑子就灵活了,要是还能想出一些道道来,那就能挣到钱,挣到很多钱,成为有钱人。要是想不出来,或者想出来的东西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