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你们帮人家分家,一般一个大家能分出几个小家来?”区楚良说道:“多数是两三家,多的也有上十家的。上湾伍家,祖上是员外,前朝出了秀才,民国时又有人在军队供职。好大的一家子四世同堂,以前每餐都要在比你家前面的大厅还要大的房间里摆三桌饭,还有好些人上不了桌。请的丫鬟、长工不算,我们按照政策的规定一划,给他家划出了十三个小家来。”“划出来了?”“划出来了呀!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政策摆在那里,又不是我们要划的,是政策要划的。”“我是说,他们都分成十三个家住了,各进各的门。”“是不是各进各的门不要紧,那只是形式。”“钱呢?田土呢?对了,灶!他们不会各开各的火了吧?也没有这么多的厨房,这么多的中堂,这么多的桌子呀!”区楚良笑了,说道:“你不是也要让田毛头出去嘛!说这些。我们也不主张分灶吃饭,废柴。我们国家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国家建设,这个时候,节约是不能少的。”
区楚良问道:“你见过最大的家庭有多大?”李昭福说道:“你刚才说的这样的大家庭,我没见到过。我以前的那个地方穷,田土少,没有几个大户人家。我原来住的那个院子,是一个前朝官宦人家的,大门上面有四个伸出去的木头。他们说那种木头的多少标志着官位的大少。那院子里的中堂很大,房间却不大。听你刚才一说我明白了,那么大的中堂原来是用来吃饭的,中间放一个大桌子,两边可以放四个小桌子。这么一说,他家的人一定不少。”“你数数有多少房子不就清楚了吗?”“哪里。院子起过火,后面的墙是后来修的。他们说后面还有三进院落,改成一条路和水田了。你呢?”“什么?”“见到过的大户人家。”“我们那里的大户人家可了不得。我学厨艺的时候,跟着师父去过一个人家,那人家平日只是听说,没有进去过。那次进去了,连我师父都只是帮手,只切菜,我们一直待在他家的厨房没敢出去。那厨房好大,有专门用来蒸的灶台,两口大锅,专门炖煮的也一样;炒的有四口锅,可供四位伙夫同时炒菜。你说他家有多少人?”李昭福摇了摇头,他根本不知道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怎么猜。区楚良笑了笑,说道:“我也不知道。”
李昭福说道:“我们南方这样的大户少,主要是我们的田土分散。要是有像你说的那样的大户人家,那他家的田土得有好几个山湾才行,几个山湾的田土田间管理怎么办!可见,我们南方本就应该以小户人家为主。不管哪个地方,有没有人,有多少人都是由那里的田土多少决定的。田土能养活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人。”“你这话有道理呀,你去过北方吗?”“没有。红生的妈妈跟我讲过一些,你也讲过呀,我这样猜的。”“是你说的这个情况。我到这里之前没到地方工作过,可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呀!我老婆孩子现在还是农民呀!你看情况是不是这样:这些大户,好多人都围着这些大户转,都听这些大户老爷的,都看这些大户老爷的眼色行事;老爷高兴,大家高兴;老爷不高兴,大家都不高兴:这样一来,还有谁听村长的,还有谁听民主政府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