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堂官以及地方主政官之用。”
“张彩,你是吏部尚书,这国家行政学院就由你兼任祭酒一职,但培训之事,得让张璁来,他是京师大学的第一届学生,且做过地方县令,熟悉新政,王华,你拟个荐举张璁担任吏部右侍郎兼国家行政学院佥事,原吏部右侍郎就作为第一批国家行政学院的学生。”
朱厚照这么一谕示后,吏部尚书张彩心里颇为喜悦,因为他没想到陛下有意让国家行政学院由吏部管着,这就意味着自己这个吏部尚书虽然失去了荐举高官的权力,却得到了当中高层官员的老师的机会,意味着自己将来可以组织起很大的政治势力,至少可以保证没人敢再随便攻讦自己。
但是吏部尚书张彩更加羡慕的还是张璁,他不得不承认,陛下的确是在有意重要当时选择进入京师大学的学生,这些人从一毕业就被皇帝陛下下诏单独存档,还以选调生名之,顾名思义,是从京师大学选调出来的优秀进士到地方与基层任职。
而这批选调生升官速度的确快,因为选调生的档案就放在皇帝陛下书案上。
夏言已经是兵部右侍郎正在巡使西洋的路上,当年做同样一件事的是永乐皇帝最信任的内臣郑和,足以可见夏言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而张璁也从地方县令升到了河套巡抚都御史,眼下皇帝陛下将其调进京升为吏部右侍郎还兼管国家行政学院,明显是在让其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有意让其接班首辅之位。
张彩知道自己年已花甲,身体每况愈下,自然没机会做首辅,但他能笃定这夏言和张璁都是要做首辅的。
不只张彩如此想,王华也如此想,他知道陛下锐意革新,有意让官员年轻化,张璁不过四十余岁就要做吏部右侍郎,而夏言刚过而立之年也没几年眼下也已是兵部右侍郎,自己这一代成化朝的进士也是时候退位让贤,把这权柄加重的首辅之位交给这些年少力强的官员来干。
“臣遵旨!”张彩接了旨,便又问道:“陛下,那臣请问,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师与学生,是由内阁还是吏部抉择,还是等张璁进京后由他抉择。”
“国家行政学院是大明帝国的学院,非是他张璁的,自然是吏部具体负责,由内阁审核且交由朕终审,任何一名官员升迁贬黜上皆需遵从组织程序,吏部负责管理官吏组织,代表帝国官僚组织,而你这个吏部尚书是吏部首脑,就由你负责筛选第一批教师与学生;
教师你自己算一个,内阁与两京九卿,你自己挑可以为师者,致仕的焦芳、许进这些在家里享福的老家伙也可以调进京做老师,他们虽然辞官了,但也是朕的臣子,是组织上的人,他们虽然年老体衰不能管俗务,但教教年轻官员,把多年治国执政的经验传授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朱厚照说着又道:“至于学生,也是你吏部来选,把你们准备升为重臣的中阶官员先调一批进京,特别是哪些将升为各部尚书与侍郎以及布政使、按察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