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五牙(一)

作者:陈安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将视线转向何大化与劳崇汉。尤其是何大化,因为本身具备军事方面的知识,不但参与到了制炮,这两个月来走访襄阳府、郧阳府各地,对赵营军队兵种构成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

“先生有何金玉良言?”赵当世笑眯眯问道。

何大化向赵当世行了礼,寻即道:“鄙人所见,今军中火器之众,少则三四成,多则五六成。如郧阳府徐统制效节营兵,操持火器者乃至七八成。火器凌厉,毫无疑问,可若使兵士空得武备而无合适的训练与战术,只怕无法完全发挥军队之战力。”更说道,“向日鄙人专程前往郧阳府,从徐统制往军中一观,但见步炮疏离、行伍呆板,对付全无章法之敌尚可,倘遇灵活善变的狡诈之辈,极易给彼方可趁之机。”

“此话何解?”

“今军中火器战术,统一为铳炮居前齐射,敌军若以锐卒、铁骑用命冲锋,我方一铳换三矢,大大劣势。待凶敌俟及近处搏杀,则阵型虽厚难以阻拦,兼笨拙臃肿难以调度,立时无能为力。换以战车巩固,更是简陋缓慢,颠簸如浪,实自缚手足之举!”

在赵当世听来,何大化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明军的待命阵型整体而言实心方阵为主,所以装配火器比例较高的部队大多惯结空心方阵,以求能做到快速变阵并四面张射,阻击敌军。但变阵时因为令行禁止不到位,几乎所有的铳炮手都会尽力向外围展开从而使得整个方阵的面积短时间内膨胀数倍。

这样的战术主要是由前期对付塞外蒙古诸部时发展而来,情况发生在空阔平原尚无大碍。可自从流寇起、满洲兴,明军与他们作战的主要战场则往往发生在多山狭窄地带,大阵难以布开,只能迁就地形,分散成各个小阵各自成组。

理论上各小阵间可以互相提供火力支援,以防敌军趁隙而入,但实际考虑到铳炮最大射程普遍远于弓弩,故为防止火力交叉误伤袍泽,只能增加小阵与小阵相隔的距离。尽管明成祖朱棣曾说“两军相对,胜败在于呼吸之间,虽百步不能相救”这样的话告诫将帅临阵不要轻易分散兵力,然而时过境迁,为了发挥火器的最大效力,此等“祖训”亦早给只顾倚仗“火器之利”的各部明军抛诸脑后。

徐珲出自北方边军,沿用的火器战术大多继承自前朝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成果。戚、俞所处时代,塞外骑马各部乃是明军主敌,是以尤其热衷使用乘载火器的车营车阵拒敌。指挥车营、骑营、步营协同合作,内中操持火器的兵力超过半数,并在战斗中将他们布置在阵线前列以便形成最猛烈的火力。

戚、俞在时,这套战术得心应手,无甚纰漏。可他俩死后,继任的大部分明军将领都是目不识丁的武夫,只会骑马射箭,对兵书上的内容实则一知半解,往往只能照猫画虎,学个三四分相似便可。如此不思进取,后继无人,明军火器部队战术自然乏人推动适应时代发展的改革。

此等作战方式对上分散而战塞外骑马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