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雨落幽燕、谁悼红颜

作者:昱桓公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自曹叡改元景初、更改服色之后,转眼已至秋七月。

这一日,一封自北境幽州而来的快马驿报传入了洛阳。

太极殿东堂之内。

曹叡看着毌丘俭自幽州送来的军报,眉头紧锁。

那盘踞在辽东、名义上身为大魏大司马、乐浪公的公孙渊,听说曹叡近年来大兴土木,不恤民力,认为曹氏已失人心,因此竟悍然举兵反叛!

说起这辽东,其实算是大魏国境内的一个“国中之国”。

公孙渊乃是汉末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

公孙康逝世之时,因其子公孙晃、公孙渊等年纪尚小,为了防止主少国疑、群龙无首之困境,辽东部众选择拥推了资质平庸但年齿不小的公孙康之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

后来,文皇帝曹丕代汉立国,辽东虽然表面上继续服从魏国,可是实际上却一直怀有二心。

早在太和二年,长大成人、向有野心的公孙渊渐渐掌握了兵权,逼夺其叔父公孙恭辽东太守之位。当初的曹叡不听刘晔劝告乘此机会剿灭辽东,反而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命其继续统治辽东。

事实证明,这个公孙渊果然不是什么善类。

公孙渊在掌权不久后便开始与吴国往来,互通有无。

数年前的太和七年,公孙渊企图向吴称臣以为东吴外应,联合夹击大魏以壮大自身势力。孙权自然也怀揣着同样的心思,并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东吴自丞相顾雍、辅吴将军张昭以下尽皆认为此计不可成,举朝劝谏,认为公孙渊必败,都反对孙吴对公孙渊的支持。

但孙权心意已定,并没有听从他们的谏言,而是派遣了张弥、许晏、贺达等大臣,携金玉珍宝,北上辽东立了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但不久之后,他几经思量,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觉得得罪大魏不甚划算,于是多变的他又变了主意,加上他还垂涎东吴送来的大量珍宝,于是诱斩了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了曹叡。

曹叡于是趁机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企图拉拢公孙渊,还让他继续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

但是,自那以后,安生的日子还没有过的了十年,如今公孙渊便发兵叛乱了。

幽州刺史毌丘俭当机立断,立刻派遣数万边境大军进行征讨,可是毌丘俭的首战运气实在不好,由于正赶上秋雨连绵,公孙渊又坚守辽隧城池,他出师不利,因此只得暂时率部退回了幽州本境,并派遣快马到洛阳向曹叡禀报此事。

曹叡此刻心情并不是很好,他思索了半晌之后,决定还是叫人来一同商议一下。

“来人,传刘放、孙资、刘邵前来殿中议事!”

曹叡自登基以来,一直都对辽东采取怀柔安抚之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