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因缘际会

作者:西山村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弹奏着琴铉,嘴里唱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琴声和着歌声,高昂起伏,宫仙绮看着秦子非的一举一动,竟呆立了半天,随后娇柔一笑,手中长袖一甩舞了起来,翩翩舞姿,如蝴蝶飞舞,百花齐放,好歌好舞!

半响……琴声忽换,却是《霓裳羽衣歌》原名为《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微之是唐朝大诗人元稹的字;也就是说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这首诗是为了唱和元稹的“霓裳羽衣”诗写的,但元稹的这首诗已失传。

霓裳羽衣舞是唐朝最著名的宫廷舞之一,它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唐诗中常能看到有关霓裳羽衣舞的记述;白居易在他的多首诗中都提到了霓裳羽衣舞及曲子,并且说:“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而《霓裳羽衣歌》这首诗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对此舞及曲子最详尽的描述,也是研究唐朝宫廷舞及音乐相当珍贵的资料。下面我先介绍一下《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的来历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唐)郑嵎《津阳门诗注》中说:“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笛写其半,会西凉府杨敬忠進《婆罗门曲》,声调脗合,按之便韵,乃合二者制《霓裳羽衣曲》”。

叶法善是唐朝很著名的修道士,据说道术通玄。另外在《明皇杂录》、柳宗元的《龙城录》、《集异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述。郑嵎的记述与白居易诗中写的:“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比较吻合;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将经西域辗转传入凉州的天竺佛曲《婆罗门曲》依律创声,献给唐明皇。李隆基获曲后,结合自己所听到的仙乐,加以润色并制词,亲自创制成了这首梨园名曲。天宝十三年,他又易曲名为《霓裳羽衣曲》。综上所述,《霓裳羽衣曲》应是一首神传舞曲。

另外,《霓裳羽衣曲》也是唐朝法曲中的精品。法曲又称法乐,始见于东晋《法显传》(东晋僧人法显的游记)一书,因用于佛教的法会而得名,法曲在隋朝时由印度传入中国。

又据《新唐书·礼乐十二》记载:“初,隋有法曲,其间清而近雅,器有挠、钹、磬、钟、幢箫、琵琶。……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使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

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这些记载也都与白居易诗中的描述比较吻合。

《霓裳羽衣曲》全曲共分三十六遍(段),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