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因缘际会

作者:西山村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散序》(六遍)、《中序》(十八遍)、《曲破》(十二遍)三部分构成,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散序》的六遍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即所谓的“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又称《歌头》或《拍序》,它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

它有歌有舞,也有器乐伴奏,就是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即所谓的“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以舞蹈为主,只有乐器伴奏而没有歌唱,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开始时,有散板的引起,称为“入破”。

白居易的《卧听法曲(霓裳)》诗称:“朦胧闲梦初成后,婉转柔声入破时”,可见其曲调是相当抒情的,不过很快就转入“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的快板部分。

这一部分在转入快板前有一个由散板入快板的过渡段“虚催”,中间也还有由快转更快的几次变化。此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作结,白居易自注云:“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可见《霓裳羽衣曲》由于舞曲的要求,结尾处没有像别的大曲那样采用极快的“煞衮”作结,尾音拖得很长。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宫廷中表演时,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采用群舞形式。此舞后来传到民间,也有采用单人或双人舞形式。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此曲的伴奏乐器,除了前面提到的磬、箫、筝、笛以外,白居易还提到“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清絃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就是说还用到箜篌、筚篥、笙等乐器

而在唐玄宗时代的宫廷表演时,却用了玉磬四簴(架)与琴、瑟、筑、箫、跋膝管、笙、芋各一件。看来其乐队编制比较接近清乐的系统。此曲传到民间,也有采用单一乐器演奏,如用琵琶、筝、笛等乐器;也可采用几件乐器合奏,如:箜篌、筚篥、笙、筝等。

《霓裳羽衣曲》歌舞十分注重表演者的服饰,“不著人家俗衣服”,裙色如虹,身上披的丝帔如飞云流霞,佩着黄金装嵌璎珞珠串,响声泠泠,清脆悦耳;秀发梳成双鬟,头上饰金嵌的珠花,舞姿轻盈柔美,進退飘忽,长袖翩翩似弱柳扶风,裙裾轻曳像缭绕流云,饰羽毛的舞装随双臂挥动,如鸾凤展翅。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它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融化都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及舞蹈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的全文: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白居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