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老姨,这就是用牛三叉做的,那个不好吃的是用牛外脊做的,还是牛三叉做的好吃是不?”
她点点头,回过味来说:“看在你做的好吃份上,明天给你买牛三叉。”
“就爱跟老姨这样聪明人沟通,谢谢老姨。”我笑着说。
“谢我干啥?”她看了我一眼说:“不是不给你买,牛三叉比牛外脊贵八毛钱,头一天开的时候我以为是砧板开错了,咱家一直用牛外脊了,没人用牛三叉,采购的打电话问我我说准是开错了,叫他买的牛外脊。谁知道你倒能整,在菜单上还写必须买回,我省思哪个厨师这么牛,敢指使上我了,在咱家还没谁干这么干的。”
我真诚的笑着。
“早上看你态度挺好,就没骂你,你说做水煮牛肉,心想你都给做水煮牛肉了,就不跟你喊了。”然后意味深长的看着我道:“没成想你在这等着我呢,别说,这牛三叉确实比牛外脊好吃,给你买。”
我笑笑说:“我是想上两道川菜,咱家不是没川菜吗,丰富一下菜档品种,客人点菜的时候选择性多些。”
老姨道:“我早就说上两道川菜,没人做,我愿意吃麻辣的,下饭。”
我说:“愿意吃你就过来,我天天给你做。”
“你倒是挺会来事的。”
“不会来事行吗?不会来事你是真不给买牛三叉呀。”
牛三叉的事用一顿水煮牛肉搞定,老姨高兴我也高兴,最后还愉快的把我买牛三叉的钱报销了。
毛血旺和水煮牛肉上去之后卖得很好,告诉鲍鹏每天不用准备太多,一样十五份,卖完完事。我这边虽然把“老家豆腐”和“东北年菜”这两道菜给了马师傅,但剩下的四道菜每天卖的也挺好,都能售空,所以准备太多会做不过来,耽误时间不说还会影响菜品质量。
做啥事都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
我和方林是三月八号来的,四月十五号这天开工资,开的是三月份工资。拿到工资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银行给林燕打钱。
林燕现在和儿子在家,儿子马上就两周岁了,林燕准备给儿子找个幼儿园,把儿子送去试试,看看行不行,要是行的话就叫儿子上幼儿园,她也找个在家跟前儿的工作干,早八晚五那样的,早上能送儿子去幼儿园,晚上能接回来,还能挣点。我说先别着急,最好等儿子再大点儿送幼儿园,咋说也得两周岁半。
“也不能总叫你一个人挣钱,我上班虽然挣得少,但也能把儿子托费挣出来。”林燕说。
我说:“你上班先别着急,等儿子确实能上幼儿园了再送去。”
“这我知道,咱家儿子懂事,长得还大,现在挺多人看着咱家孩子都以为是三岁的。”
“那是他妈喂的好,都是他妈功劳。”
“呵呵,我觉得也是我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