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的五万元变成五十万元。”四人中,马涛年龄最小。
“老第我一腔热血过后,压力太大了。勤凯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也绝不会原地踏步。所以,现在必须要借助外力。”马涛又说。
“你这是等着让你郑宇兄拉兄弟一把吧。”邹东明笑着适时地发话。
郑宇说:“其实,和想像中的企业家都雄心万丈不同,国内许多企业的远景确立与战略规划水平,都达不到比较清晰明确的程度。这就意味着,企业不知道自己应该努力创造出一个怎样的将来。”
郑宇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对马涛却是另眼高看的。一段时间的接触下来,他已经了解到马涛对勤凯的未来是有着极其明晰规划的。
一个例子足可以说明。
现在的勤凯公司,每年在产品创新的资金投入上,已经达到了公司营业额的8%—10%,这样的科研投入,在新兴的高科技企业里都是比较高的。
而且,为了奖励在创新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员工,勤凯公司还制定了自己的《产品与技术创新奖励办法》,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仅在二〇〇六年,表彰奖励大大小小的创新成果就有27项,奖励总金额达到36万元。
“我下一个目标,就是想拥抱现代企业制度和股市。”马涛一副迫切表明自己心迹的模样。
邹东明有意识地问道:“下一个目标,你第一步准备怎么走?”
“尽快实施年产2550万件减震元件生产线项目。”马涛说。
“详细说说。”郑宇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马涛终于靠近了他的目标。
“这几年,勤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一直在稳步提升。缓冲块是减震元件中的核心产品,也是勤凯最具竞争力的产品,而且竞争优势明显。目前这一块的业务规模在同行业排名靠前,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位居前列,同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处于行业较高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借外力,把这个产品做大做强。”
这次见面,拉开了勤凯公司与gut公司合作的帷幕。
马涛要引进外部资金对勤凯公司进一步重组的设想,很快在曙光院内传开。
“你要进行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人家投了钱就成了公司的主人,将来的勤凯公司到底是谁的?”
“马涛究竟是在进行产业整合,还是在进行资本运作?”
“听说勤凯还打算上市呢。”
“如果未来考虑上市,是打包还是独立上市,到时候完全可以随心所欲。”
大家的关注、担心和质疑是有先例为依据的。
这些年,国内市场上善于玩资本腾挪术的大有人在。那些所谓的资本大鳄运用种种不法手段,大搞什么资本运作、企业并购,由此导致多少企业被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