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敢引兵遂下。——《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则消息很容易被忽略,却极为重要:韩信是得知陈余的企图后,才东进井陉的。
韩信用间,侦知对方企图,再“因敌制胜”。
如果陈余采纳李左车之计,韩信可能就不会迅速下井陉了,但是,他依然可能以其他方式争取“致人而不致于人”。
可以说,韩信的部署,吃准了陈余的心理,因敌制胜,绝对不是碰运气。
背水一战韩信交战后,佯装败退,与背水列阵的1万兵会合,抵抗赵军。
由于先已有1万兵在此列阵,因此韩信军不存在“立足未稳”的问题,不会像睢水之战时的刘邦一样被挤到河里淹死。
另一方面:韩信军的磨合其实不太够。其中有3万是刚被刘邦调来的,很可能是新兵。因为:韩信以魏地精兵支援荥阳战场。估计是新兵给韩信,精兵给刘邦了···
所以,韩信应该是玩不出什么协调难度大的阵战之法的。大家在背面不受影响、战场迂回空间小的环境中坚持,为“奇兵”创造战机。
而对陈余来说,已经抓住了韩信主力,正是施展其“十则围之”企图之时,遂“空壁而出”。
这一切,韩信可是算得很准的。
此时,韩信发动了“奇兵”。2000轻骑,迅速杀出。
即便陈余是“空壁”而出,营中很可能也有不少于2000人的。
不过,陈余出击是“开壁”追击,营门应当是洞开的(便于大营与作战部队之间调遣、联络)。而且,大营应当是忙着给前线输送箭矢、物资,不在严防状态。
2000轻骑突然杀出,迅雷不及掩耳,大营纵然有兵,也是来不及组织抵抗的。
韩信攻取大营后,树立赤帜,虚张声势。
赵军前不能胜,后方又悉数易帜,以为汉军另有大军,“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大乱!
汉军夹击,大获全胜!
总的来说,陈余虽然不是李左车所说的“有百战百胜之计”,但却并不“菜”。井陉之战,他之所以“轻易”被韩信击败,只是因为他遇到了那个时代谁也打不过的“怪物”。
而韩信之胜,正是在侦知情报后,因敌制胜。他把握陈余的心理,因势利导,调动敌人,最终给敌致命一击!
公元前205年,韩信与张耳率数万精兵东下井陉进击赵国。赵国统帅成安君陈馀一阶迂腐儒生而已,不听广武君李左车的计策,坚壁城门派奇兵断韩信的粮道,执意要和韩信正面交锋。韩信则在井陉之战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在战斗之前,部署好奇兵,在战斗中趁着赵军倾巢而出,占据赵军的要塞立上汉军的旗帜,然后命将士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前后夹击,大破赵军。力斩成安君,禽赵王歇,灭了赵国。
公元前204年,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