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本追求。
他们无意于去争什么天下,也不会真正地倾向于谁,只求复国,保持割据。
齐在楚汉战争中的策略齐在楚汉战争中的所有作为,都是围绕着“独立”展开的。
项羽为了削弱齐,将齐一分为三。
项羽分封诸侯时,一则为削弱齐,二则为打压齐最强的实力派田荣,将齐一分为三个诸侯。
结果,田荣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平定三齐!
在刘邦动手之前,齐独自与强悍的西楚霸王单挑,死战。
当楚汉大战时,齐却愿与楚和解,不妨碍楚与汉继续相争。
可是,在齐楚和解后,齐虽然承认项羽为霸王,诸侯之长,但却从未出兵帮助过项羽。
相反,他仍然与在梁地反楚的彭越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所以,齐在楚汉战争中显得“反复无常”。不管是与楚和解,还是归降汉王,都是其保持割据的“纵横之术”。
靠不住的降汉韩信准备攻齐时,齐国集结了20万大军,屯于历下,准备坚决抵抗。
此时,刘邦令郦食其前来劝降。
郦食其在吹嘘汉王的实力后,提出:早早降汉,“社稷可得而保也”。
“社稷可得而保”,是齐的唯一追求。
因此,齐麻溜接受了投降。
可是,这个投降,是靠不住的。
此时,齐虽降,但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自主性,他们仍然完全有能力干预楚汉战事。
当初,与楚和解后,他们仍然在支持彭越反楚。
那么,今天“降汉”后,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反复无常”呢?
不要说田氏是齐王了。
后来,韩信为齐王后,蒯通不也劝他自立吗?
这种“投降”,是韩信无法接受的。
韩信的企图其实,韩信此前接受过类似的“请降”。
破赵后,韩信趁威降服了燕。在燕威服后,韩信也没有去惹人家。
只是,燕国可以晚点再收拾,齐国不行。
韩信“偏师”出战,不是来接受这种投降的。
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
韩信发起一连串的作战,目的是为了“绝楚之粮道”,实现对项羽的夹击。
韩信如果从赵地南下,最多只能从北面侧击楚,不可能“绝楚之粮道”,摧毁楚的战争潜力,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而且,从实力上来说:燕的实力比较弱,即使捣乱,最多也只能攻略代地等北境,而齐的实力非常强,什么时候再“反复无常”,形势将非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