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韩信军的结构是:高级将领,多是刘邦亲信;中基层将士,多为赵、齐军士。
曹参、灌婴等人,固然威望、能力都很出众。但是,他们是在韩信成军后“空降而来”(当然,他们自己也带了一些部队来)。韩信这支军队的征集、训练、成军,都是韩信自己一手操办的。
所以,如果韩信真的决心不跟刘邦玩,是不难控制,甚至除掉这些忠于刘邦的高级将领的。
这个时候,韩信真要搞事,谁也拦不住!
十字路口灭齐以后,韩信,成了决定历史走向的人物。
韩信“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楚王胜”。
此时,项羽的使者武涉,韩信的谋士蒯彻都提出:韩信当自立!
面对诱惑,韩信似乎犹豫过。
一方面,韩信以刘邦的“知遇之恩”,谢绝了项羽的使者;但另一方面,韩信又没有理会刘邦的不断催促,按兵不动达数月,没有立刻挥失南下攻楚。
而刘邦呢?他在不断催促韩信进军时,除了封王,许地之外,什么也作不了。
看来,本出自汉军的韩信军,已经跟英布、彭越这些“加盟商”一样,非刘邦所能牢牢控制的了。
还是那句话:韩信这时候要搞事,刘邦只能“干瞪眼”。
不过,韩信在犹豫再三后,还是挥师西进,与刘邦会攻项羽。
垓下决战,汉军鼎定天下!
窗口关闭在刘邦这种权游高手面前,机会转瞬即逝,错过就不再有了。
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刘邦就动手了。
这次,刘邦用的是老办法,“袭夺齐王军”。
搞这一手。韩信,真的不是刘邦的对手。
如果给韩信反应时间,刘邦是制不住韩信的。
只有在垓下之战刚刚结束,大军松懈,“沉静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以突然手段控制韩信,才能夺取韩信的军权!
随后,韩信被改封为楚王,离开了齐地。
1年后,韩信连楚王之位也被撸了,被改封为淮阴侯。
此后,韩信一直处于刘邦的严格监视下,再难有作为了。
5年后,当韩信被诛杀时,韩信毫无抵抗之力!
当韩信为齐王时,他要搞事,刘邦是拦不住的。
以韩信之明,武涉、蒯彻说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明白!
以刘邦在赵地夺军权时的手段,韩信不可能不了解刘邦对他的猜忌!
从理智上考虑:韩信应该自立,也有条件自立。
韩信最终选择继续为刘邦灭楚,主要还是他那“士为知己者死”的士人情怀。
只是···情怀,再一次被辜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