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6章权利与荣耀

作者:菠萝炒土豆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有仁义就不该亏待。”

汉和帝仍然将窦太后当作亲生母亲,敬爱有加,让她与汉章帝合葬,魂归敬陵。

在窦氏家族第三次盛极而衰的悲剧中,多少留下一点儿人性的温存。

窦氏家族并未就此退出东汉历史,而是在外戚与宦官斗争愈演愈烈的时代,又一次卷入权力纷争。

延熹八年(165年),汉桓帝废邓皇后,在选立新后时本想立其宠爱的田贵人为皇后。以豪强地主为主的士大夫纷纷抗议,认为田贵人出身卑微,不宜为后。

太尉陈蕃认为,“窦族良家”,建议汉桓帝立贵人窦妙为皇后。文人那支笔比亲娘还厉害,汉桓帝迫于舆论压力,只好放弃爱情,以“娶先大族”的原则册立窦妙为皇后,但从此很少宠幸窦皇后。

桓思皇后窦妙,出自窦氏家族,她的父亲窦武是窦融的玄孙。

窦武精通儒术,嫉恶如仇,是当时出了名的清流,对宦官弄权深恶痛绝。

尤其是在延熹九年第一次“党锢之祸”后,桓帝听信宦官谗言,逮捕“党人”200多人,打压反对宦官的士大夫和太学生,窦武对时局更加忧虑。

党锢之祸后,窦武多次上书力争,为“党人”鸣冤,恳请汉桓帝释放李膺等清流士大夫。

官僚士大夫看在眼里,都把这个外戚当作盟友,将他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

窦武与宦官撕逼,既是出于士大夫的政治立场,也是窦氏家族夺回权力的必要手段。当年,宦官正是通过帮皇帝消灭外戚势力,才登上政治舞台。

这场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死后无子继位,窦武与太后窦妙做主,迎立宗室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

窦武以大将军身份辅政,征召天下名士,打响对宦官的复仇之战,一时间“天下雄俊,知其风旨,莫不延颈企踵,思奋其智力”。

汉灵帝刚一即位,窦武就奏请窦太后,以贪污之罪诛杀宦官管霸、苏康。

窦太后为父亲提供火力支援,将两个大宦官下狱处死。宦官势力为之震惊,这才知道窦武要向他们动刀。

窦氏家族很有想法,却在诛除宦官时犯了优柔寡断的致命失误。

朝堂之上,两党相争,一念之差,就将功亏一篑。

管、苏二宦官伏诛后,窦武立即再请窦太后杀宦官曹节。窦妙担心窦武把事情做得太绝,以致宫廷生变,断然拒绝。窦太后的仁慈,给了宦官喘息之机。

同年,窦武弹劾宦官集团手下的长乐尚书郑飒。

郑飒为人贪婪狡诈,陈蕃劝窦武将郑飒就地正法。窦武不同意,偏要走司法程序,将郑飒送到北寺狱审问,收集证据后再将供辞一并上交,好将宦官一网打尽。

狗急了也跳墙,宦官人人自危,趁着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