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的顽疾,不是快刀斩乱麻能解决的,悍然改革只会伤及自身。
曹操时代,可以依靠权威压制世家大族,曹丕时代就只能通过践行九品中正制,用妥协获得支持,曹睿时代也是如此。
曹爽是有曹操的威望和雄才大略吗?当然没有,所以他碰世家大族,就是寻死之道!
原因无他,之前曹爽打压司马懿,那是打压司马家,其他世家大族会将这当做政治斗争,而不是阶级斗争。但当曹爽想要动九品中正制的时候,就等于曹爽要跟所有世家大族全面开战,这无疑是引火烧身的事,也是动摇曹魏统治基础的事。
挑战一个人没啥大问题,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挑战一个集团,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在这作死举动之下,世家大族纷纷和司马懿达成了和解。
曾经世家大族代表的荀家,因为曹操杀死了荀彧,早就跟曹家关系不咋地,在荀彧儿子荀顗带领下,成了司马家的帮手,其他诸如钟繇家、贾逵家、王朗家、华歆家的后人,也纷纷倒戈一击,成了司马懿的同盟者。
这群人当年都是曹操的主要谋臣家族,但是在阶级利益下,他们又都成了司马懿家的帮手。
至于程昱、贾诩和郭嘉的后人,他们算不得啥世家大族,后代混得也不咋地,政治态度也就不重要了。
文臣后代如此,那么曹操武将的后代又如何?这时候就不得不说一句悲催了。
父亲英雄儿好汉,那是小概率事件,至少在曹操的老兄弟这,概率低到了近乎与0。
五子良将还有曹操手下的猛将们,儿子一个个都很废,人才没几个,尽是草包。
这其中,按照地位而论,只有张辽的儿子张虎和乐进的儿子乐綝还凑合。一个是偏将军,一个是扬州刺史。遗憾的是,这乐进的儿子乐綝后续叛变了曹家,成了司马懿加的支持者。
这两人之外,典韦的儿子典满,许褚的儿子许仪,官职都不高,仅仅在史书上留了个名字。
至于于禁,徐晃,张郃的后代那就更没啥用了,前面这几个好歹史书还留下了名字,这几个人的后代,连名字都没留下,都不知干过些什么。
从以上官二代可知,当年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们。
文臣的后代,大部分都叛变了,小部分没有叛变的,也没啥影响力,不足以改变时局。
武将的后代,大部分都是草包,有不少也叛变曹魏,他们能力不足,不足以改变时局。
文臣后代见风倒,武将后代是草包,谁还能依靠咧?其实还是有的,就是都成不了体系。
在高平陵政变之后,真正拥护曹氏,有心反抗的人也还是有的,其中代表性人物就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陈群的儿子陈泰和毌丘俭。
但是这四个人中,除了毌丘俭有点兵权之外,其他人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