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职工。地皮还是厂里的,过渡期要是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转型思路,估计就要被收回去了。反正这些地皮以前也是无偿划拨的。”
“现在要是建房的话,成本大概是多少?”江奕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三万元一个家”的广告,“差不多要1000块一个平方,比我们那里要贵了很多。”
“小伙子你是个明白人。什么‘三万元一个家’,那就是首付,很多人还以为房价就是三万呢,结果问了以后才知道被误导了。”叶夫人说着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我们有个同事咬着牙还是买了,现在工作也没了。还不知道他们以后怎么还贷款呢。其实要是厂里建房的话,一个平方也就是三四百块钱。”
何董事被这个比例吓了一跳:“外面卖1千,你们内部只要三成,差异怎么会这么大?”
“这些商品房收税,主要是为了给外来人口配套文化、教育、治安等设施的,反正现在能够买商品房的都是有钱人,这些公共服务部门早就找不到进项了,还不得多收点儿?厂里的职工和子弟本来就已经在本地、有了计划内的指标,就不需要再配套一次。”
企业不景气,国家层面的拨款又不够,商品房就成了教育费附加、城建税等项目的稀缺载体。再加上现在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各地更是土政策一大堆,只是费率达到成本的一两倍,直接让房价达到成本的三倍,这对当时的人来说确实太高了。
江奕感到这里面文章确实很深,离开提出了和纺织厂合作建房的建议。
叶夫人一点儿都没犹豫就把这活儿揽下了:“这倒是一件大好事,我还要向领导汇报一下。你们要是能这么快给他们一个出路,很多人感激还来不及呢。”
“你们厂的领导不都在咱们家附近嘛,还用得着改天?我看他们一准感兴趣,没准还能过个好年呢。”这次轮到叶作家提点儿有用的意见了。
“看你这人,现在都已经三点钟了,人家大老板肯定早就有安排了。”
“没关系,我们待会儿直接去外滩。”江奕也才想起来,这时候的住宿都是按照单位来的,个人买房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呢。
“也好,我去下面借他们的电话试试,就怕电话号码记错了。”
叶夫人刚要离开,江奕叫住了她:“您可以用一下这个。”
江正民的大哥大交给了江奕,这几天派上了不少用场。
“你这是···哎呦,这还真是我第一次用这个呢。就是听过,要好几万呢吧?”两口子可就琢磨上了。
“以前好几万,现在不到三万了。”
“三万呀?”两口子彼此又交换了一下眼神,这可不就是一套房子的首付了么?
刚才笑话别人买房,那是因为自己家还没这个首付呢。
叶新强忍住内心的浪花,孤立着自己爱人,这几个老板稍微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就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