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黄光玉服了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多村庄都被他纳入了黑名单。”

华国农村的基层民众信仰祖先,大多数人心里没有社会、没有国、只有家。相反地,如果个人还不上贷款,家族反而会成为他的最后庇护所。

孔子和孟子不是主张“父亲犯罪,儿子应该帮助隐藏”嘛,法律肯定不能大于伦理呀!

“幸好老板把关,要不然我估计要犯大错了,惭愧!一开始确实也没办法这么深入下去,等到深入人心了就可以借鉴一下。那就等下一阶段我们琢磨透了,再考虑实施这个模式。”黄光玉信服了江奕,也说服了自己,暂时把他一力主张的“放贷小组模式”搁置了。

他现在一口一个“老板”,不知不觉中消失了距离感。

“韩经理这边也有一些融资租赁方面的人才,有些机械设备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操作。巴国现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只能我们自己培养。”江奕这次特意请韩成斌一起参加,就是要在巴国设立独立的金融事业线。

“太好了,有了韩经理的指导,巴国那边就有了强大的后援。”黄光玉以前就曾经接触过韩成斌,知道他能代表整个体系的财力。

有了集团的资金支持,巴国就能从以前的“管道经济”上升为“桥头堡”,甚至中东市场的大后方。

江奕看看黄光玉终于收心了,这才全盘托出自己的想法。

“巴国的铜矿、铬矿开采,可以在瓜达尔港那边设立一个冶金产业园,那里已经进行了港口开发建设,公路一期建设也已经完成了;

“员工居住方面,暂时还是以集中居住为主,不过可以邀请巴国政府官员到兰陵参观一下苏联小镇,以后在巴国也设立‘华国小镇’,员工才不至于连个休闲娱乐的地方都没有;

“影视这一块,也可以在巴国翻译和改变优秀的华国作品,就像《燕京一家人》在莫斯科大获成功一样。以后还可以打造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影视中心。”

江奕没有注意到,邵军、黄光玉以及韩成斌的嘴巴越张越大。

“我说完了,黄经理觉得怎么样?”江奕故意装作没看见几个痴呆样,让他们消化了一会儿才问黄光玉。

“老板,跟你比起来,我那个方案就是小儿科了。”黄光玉一直自视甚高,这次的姿态放得很低,今天是真的开了眼界了。

从黄光玉提出的简单矿产资源开采进化到冶金产业园,将部分低端加工留在巴国;从简单开发华国员工住宅、却解决不了精神生活需求,到华国小镇这种生态园区,足够华国外派员工折腾;影视作品的改编更是瞄准了整个伊思兰文化圈。

对于巴国,是授人以渔;对于华国,是多了一个进军阿拉伯市场的桥头堡。

孰高孰低,高下立现。

这句话也让邵军脸红。当初自己也不服江奕的安排,非要重返流通行业。后来江奕临时起意的一个“商业综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