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纺织厂合作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司,优先建小户型,我们这边两个主体出资占比60%、并且负责住房建设,你们出地、另外出资20%,优先解决你们的职工住宿问题。内部员工可以出资,但是不能占股。”

70平米的建设成本大概是3-4万元。由于是企业自用,可以免去各种税费,土地是无偿划拨的,以后需要转让的时候再补交。

至于分成两个主体出资,主要是维持纺织厂的最大股权占比、方便并表管理,否则被其他主体并表,就要按照商品房处理。

通过这几年时间差,少支付70%的资金,却为申城提前埋下了数十万套房产。今后炒房团们将面对的就是一个“手里有房,心里不慌”的大申城,那时候,哼哼!

“这个可能有些麻烦呀,很多人可喜欢惹事了,他们只要是住进去就别想撵他们出来。”叶夫人刚才一直没说话,叶新已经成了人家的顾问,他们家参与得很深,所以说出来也怕惹来闲话。

可是现在这方面有个深坑,她要是不提醒、以后真要是玩不转了,自己也不好看。更何况她也会成为局中的一分子,责任心高涨得不要不要地。

“这个简单,我们现在对于能够分到房的同事,都是要求他们按照500元每平米认购住房债券。这次也让他们买债券,然后让市里定点支持我们的项目就可以了。”李副厂长这个意见倒是很神奇。

只要持有了债券,那就和房子形成了完美的切割。几年后债券到期、资金连本带利还给住户,他们以后想闹事都没有机会。

还别说,申城是有不少人很难缠,可是发明的这些工具还真的能够有效地对付这些人。

果然,李副厂长的话音刚刚落地,立刻就有人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我们以前也买了两万五债券,听说市长还带头认购了,现在要住这个70平只需要认购1万块债券,只有分到房同事的三分之一呢。”

大概是觉得自己亏了。

看来民众不仅对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不敏感,对于房产的所有权也没有很重视。

住惯了每月每平三毛钱的福利房,脑袋里已经没有了“住房是个稀缺品”这根弦。只是十几年后当房产涨到了几千元每平的时候,你们会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

“还有一个问题:他们那些债券要押在银行那里,防止他们以后不愿意搬出去,或者不能即使交房租。利息也请银行及时分给他们。”江奕的这个提议相当于一个债券托管业务,是银行的纯服务业务,他们肯定愿意干。

“这个也没问题呀,比起合资公司来,他们肯定更信任国家的银行。”其他同事很快表达了赞同。

江奕真正担心的是如果把这些债券交给个人,他们恐怕很快就会换成钱,即使有较大的折扣也在所不惜。现在吃了亏,等以后反应过来了说不定就会从房子这里找回来。

要是把债券放在厂里,他们破产的时候说不定就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