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驻华大使馆,彻夜未眠。
“参赞,你刚去出席过华苏产业园的开业典礼。你先说一下意见吧。”疲惫的大使率先开了球。
今天总算能够坐到一起了。随着苏联解体步伐加快,不少来自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使馆工作人员已经自行离去了。
莫林拉科夫闪了闪尝尝睫毛的眼睛:“大使同志,我觉得可以考虑给这些人一张机票或者船票,或者从阿穆尔(华国称其为黑龙江,北部为苏联领土)到莫斯科的火车票。一千人也不算多嘛,一个旅都不到。”
越是深入其中,越要表现得置身事外,对华国文化比较了解的参赞一个精彩的闪躲。
大使的脸变得难看了。戈总统在巴黎开会住不起酒店、国际会议开到一半只能提前回国,不就是因为缺少外汇嘛;
这些事情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这两个月你的薪水拿到了吗?
火车运输多容易出现意外你知道不?上万公里的行程随处可能有人离开,哪怕离开一个都是事故、需要你的解释,再说国内的混乱你不清楚?
大使刚要爆发,有人发话了:“大使同志,我觉得这个事情不只是我们国家的事情,这些人既然来到了华国,也算是来做客吧?苏联产业园有这么多苏联企业投资,应该让他们发扬一下风格,对逃难的本国人民进行救助。”
“嗯,这个可以。另外,就不要称我为‘同志’了,等以后明朗了再说。”大使难得地对提议表达了一丝赞同。
现在苏共已经被叶利钦宣布解散,这些昔日的党员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就任几天。
没钱,什么都做不了。
“大使,这些人是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过来的。我觉得可以按照政治避难的条款进行交涉。或者,我们可以不予理会。”法律专家来抠字眼了。
这也行?
莫林拉科夫看到自己差不多安全了,才开始发声:“那就找一个能够处理所有人员的牵头方,来处理或者牵头召集所有相关国家处理吧。”
还用说嘛,合适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华国了。
来源地的两个国家刚刚独立、国家机器还不完整呢,没看华国与这两个国家既没建交、也没建大使馆呢?
大使现在开心了,开始总结集体决定:“俄罗斯的总统叶利钦已经宣布承认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两国独立,我国也通过了相关决定,我想在法理上‘难民’可以成立了。”
现在这些人是从已经独立的国家出走到了第三国,第三国要么遣送回去,要么认可波罗的海两国的迫害行为或者“迫害的威胁”,避难不就成立了嘛。
法律专家继续开动脑筋:“这个事是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或者是华国的,你们一个是来源国,一个是接收国,只有部分人是苏联人民,请你们先处理吧。”
于是,一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