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这些辩题最近都上了热搜。而与辩题一起上热搜的还有节目中个性鲜明的选手、导师以及他们说的金句。
有人说,《奇葩说》在节目中很好地融入了辩论的特色,有智识的厚度,能开阔观众待人处事的思路;也有人说,《奇葩说》本质上还是泛娱乐化的大众文化,不能带给人们严肃的思考,并非对人真正有助益的辩论活动。
那么,究竟什么是辩论?苏格拉底和智者的辩论与美国总统的电视辩论,藏传佛教的辩经与风靡一时的大专辩论赛,究竟有什么不同?辩论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从古至今是如何发展演变的?这篇文章,将带你回顾辩论文化小史,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辩论,看懂辩论背后的故事。
(一)
辩论文化小史梳理
古希腊是最早的辩论国度之一。商业交易、民主政治和早熟的法律程序让希腊人必须习得巧舌如簧的辩论技巧。智者团体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他们教授辩论与修辞的技巧以收取学费,在希腊的中产阶级群体中颇为流行。
著名的智者学派代表人物高尔吉亚是智者修辞术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修辞技巧在为海伦辩护的《海伦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演讲中,海伦再也不是放**人,而是由不得她掌控的环境和各种势力的牺牲品。高尔吉亚是古代修辞术中的双重逻各斯(duo logoi) 或反对话语( antilogik)的忠实信徒,他认为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与之相反的命题,没有一种话语是不可反驳的、不可论证的。譬如说在《海伦颂》中,他便回避了对自己不利的所有证据,特别是完全抛开海伦自由意志的作用,只谈生理欲求与外在环境的影响。
海伦是古希腊神话中第三代众神之王宙斯跟勒达所生的女儿,在她的继父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里长大。她是人间里最漂亮的女人。她本来是亚各斯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后来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引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
苏格拉底的辩论与智者教授的修辞术有着微妙的不同。他每天在菜市场找人聊人生、聊理想,通过不断地问问题引导别人发现日常思维中的谬误,从而发现一些真实但往往不为人所喜欢的真理。《理想国》第一章里对“正义是强者的利益”的著名反驳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古代中国最早的大辩论恐怕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礼崩乐坏,列国纷争,各国都谋求人才以治国强兵,君主都希望听到富国强兵的良策以推进发展,于是民间的各种思想流派不断涌现,有的相互承袭借鉴因而类似,更多的是针锋相对,互相辩难。于是,无数场精彩纷呈的辩论就在这片大变革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孟子倡导“仁政”的雄辩,庄子与惠施的“鱼乐与否”之辩,“白马非马”之辩,还有影响深远的“墨辩”,都是当时辩论圈的传奇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