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应试教育

作者:郭振宁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小峰:小霞——咱俩经历极其相似。

小才: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小刚:呵呵,小才的话,有些混搭啊!

小才: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对于那些违法乱纪分子,不会有好下场的。

治平:教育制度的公平,对一个社会的稳定,极其重要!

……………………

——附录:

高考这扇门并不宽,请不要把它关上

原创 老c

(一)

被网络和媒体曝光的高考顶替事件,让许许多多的国人义愤填膺。

为什么大家对高考舞弊如此深恶痛绝,引起如此大的舆论浪潮。因为,高考对中国人来说,并不只是一场考试。

高考是充斥着各种不公平的社会中,相对比较公平的一个阶层流动渠道。不论家庭出身,以分数排序论英雄。高考寄托着很多贫困家庭跨越阶层的希望。

对很多家庭来说,高考是黑暗中的一扇门,半开着,从门后透出一线光明。

这个渠道如果被权力或金钱垄断,对大家心理的打击将会是巨大的。

对顶替事件,应该严查到底,杀鸡儆猴。

…………

(二)

去年,曾经写了两篇关于教育的文章,为高考和应试教育唱了唱赞歌。有朋友找我辩论,说应试教育祸国殃民,怎么能为这个唱赞歌呢。朋友举了很多应试教育的弊端:考试大纲僵化狭窄、语文作文如同八股、题海战术虚度人生、家长孩子疲于奔命。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都被应试教育消磨摧毁。

我的回答是,你说的都对,但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教育是社会阶层流动最主要的通道。

对一个大城市的中产以上的家庭,确实培养兴趣和创造力的、德智体美劳全民发展的素质教育更适合他们的孩子,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但别忘了,中国还有6亿月均收入1000元的人,对他们来说,大城市人心目中的那些素质教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水中花镜中月。

教育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通道,是一个选拔体系。尽可能的公平,减少家庭出身对选拔的影响,是教育体系设计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考试范围明确狭窄的应试教育,很显然比素质教育更公平。

…………

(三)

中国的高考和教育制度,起源就是科举。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变成了八股文。很多古文今文对八股文都是冷嘲热讽。

科考考生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会写八股,对实务一无所知。

为什么科举制度,最后会演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