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应试教育

作者:郭振宁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10、基层组织执行也是体制设计的重要部分,托克维尔认为美国体制的精髓之一就是基层自治。

——作者回复:

这个没错。但我觉得中国搞基层自治就是基层门阀化甚至灰社会化。水土不服呀!

——回复作者:对,举美国基层是个例子,我想说体制顶层设计上必须考虑基层执行的策略。

11、 作为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我痛恨高考。

我(和许多同学)的高三体验包括:

长期睡眠不足、很大的心理压力、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练习、一整年不学习任何新知识、考试(尤其是评卷)极大的随机性……这还是上海,全国高考竞争压力最小的省份之一。

我曾经也妄想过战胜高考:考上好大学,将来再和应试教育做斗争。然而在高三我明白了一点:没人能战胜高考。就像《人民的名义》中试图“胜天半子”的祁同伟一样,在我开始为了提高分数开始刷题的时候,我就已经成为了这个内卷体制中的加害者,高考就已经战胜了我。认识到这点之后。我只求活过高考:考完仍然身体心理健康,分数刚好足够(少把别人挤下去)上个好大学。

然而,高考是全社会内卷化的集中体现。我(悲观地)认为,不解决社会的内卷化问题,高考就始终是社会运行的必须。批判“应试教育”的人并没有看清问题的实质:高考的目的根本不是教育。高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考试分数排序。高考分数就像哈希表中的哈希值,不需要具有任何实际意义,只需要做到每个人不一样而且可以排序就行了。

12、什么抹杀创造力想象力,美国不是教育形势很好,难道科学家发明家遍地走?还不是吃老本靠移民优势。真正的天才随你什么形式都能发光,普通人就是普通人,别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13、如果大家看过18和19年的高考作文题,就知道,17年的题,已经是这个大势下的神级题目了,真心是非常好的题。

——作者回复:

能不能给写一下呀。我还真没看过18-19年的。

——回复作者:

18年是给2035年18岁的青年人写封信,19年是考劳动教育,你品品17年的题,无论从哪个纬度来看都非常的好!

14、应试教育,高考,是国之大器——稳定器。高考,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统一考试,这类口碑好,社会和行业认知度高的考试,千万不要再污染了。如果高考都没有了,穷孩子还有啥指望呢?

15、确实关于教育的作用,它也有流动阶级的功能,但是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也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它的动力和前景。现在推进教育改革,在城市中和农村中所解决的问题也是完全不同的,中产或者说富裕阶层可以通过国外留学获得更好的教育,并不代表着我们现在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或者说是更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