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应试教育

作者:郭振宁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能真正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7、楼主你好!首先声明一下,不是杠精,只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作客观的讨论。我是一名美国本科留学生,我的确认为美大学的录取评价标准存在主观性,也清楚穷人家孩子很难接受富人家孩子那样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但我也想指出,这些缺陷可以通过: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减少获取难度,和加大社会对文凭包容度来制衡。我在的大学是加州大学系统之一,目前世界排名50名左右,但我的很多美国同学sat分数比我低了两三百(满分1600),而且许多人是通过从社区大学(等级类似国内大专)转学来的。虽然大多数人很难考上常青藤,也很难支付起私立学校的高额学费,但他们考上与我们学校同水平的公立学校比中国学生在国内考个985/211要容易得多;原因则是美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多(以世界大学排名作为标准),相应的,更多学生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而获取的难度也随之降低。另外,美国许多行业(医学,法学等除外)在招聘时对于文凭没有硬性的要求,而更多考量实习经历和个人创作成果。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编程技巧过关,你不需要大学学位就可以在科技公司工作。就业端降低对文凭的硬性要求,也是扩大社会流动性的方法。个人观点,虽然高考仍然是目前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做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一直推崇高考的优点,并用这些优点去合理化弊端的存在。我们仍应积极探索,在尽量确保公平的前提下,更适合学生个人成长的人才选拔制度。

——作者回复:

理论上说的都对。我去年那篇文章也说了,在优质教育资源极大丰富,或者文凭不那么重要时,高考就不需要搞的这么一考定终身了。但中国14亿人,路漫漫呀。估计20—30年内是达不到的。

8、对于门阀贵族以及立志成为门阀贵族的鹰犬的家伙们而言,科举这个东西实乃十恶不赦,一定要严命禁绝才行。

9、真希望关注教育公平性的公众号能越来越多。事实上,在国家重拳反腐初见成效的背景下,教育行业的腐败或许是最大的腐败,所谓素质教育、教育减负或许是最隐性的弊政。不要说广大农村家庭,即使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各大省会城市的中产阶级,教育占家庭的开支都要达到50%以上,而这其中的相当部分是教育减负后带来的不合理开支(比如初三、高中一样四五点放学取消晚课,而这部分知识增量只能通过补课来实现)。另外,说句可能会挨骂的,我双手赞成教师的工资不得低于公务员,但对教师队伍的纪律约束也应低于公务员,那些调一次座位收一次钱的小学、初中班主任也应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那些上课让学生自习然后以家长名义课后组织补课的也应该构成渎职。我承认现在依然有很多好老师存在,但要在制度层面鼓励这种好老师,提升做一个好老师的性价比,而不是完全寄望于这个群体自身的道德操守,那会导致劣币逐良币,毕竟每个人都有生活的压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