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应试教育

作者:郭振宁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省份不同录取率,这种广泛的,制度性的不公平,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这么多年毫无改观的迹象,却鲜有人讨论它,大家都当它不存在。这是一种怎样的怪像?

——作者回复:

全国统一卷,统一录取分数是最公平合理的,也应该这样。

26、回复一个读者的关于地域录取分数不平等的问题。这里面首先要理解地区教育资源经济水平的不平衡,各地的文化传统也不一样,尤其是少数民族偏远地区。那么,这里从一个社会整体的发展角度来看,相对落后的地区有一定的录取名额,对带动当地发展有极大的好处,一个人可能就带动了一家,何况是数万人。对于极其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经济水平发达,该地区的考生相对来说综合素质较高(想当年大学开计算机课我摸索了半节课没有找到开机键),他们得到部分高校,尤其是当地高校的招生倾斜,实际上也有稳定社会和精英教育的一点味道。对于中国现阶段目前的高考制度执行了这么多年,可能是最公平,最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制度。当然,我们要追求设计更好的录取制度和招生标准。但是一定要服务社会整体发展,不能是某一特定阶层。一点浅薄之见。

27、能写写河东的合村并居吗?真的是劳民伤财,虽然在极少数地方做得比较好,但在绝大多数地方实在是太恶劣了。

——作者回复:

是做得很不好。今天我看省级领导已经出来讲话了,希望能有改善。互联网舆情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用的。

——回复作者:

我相信这个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完全变了味。很多村民用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掏空几代人的盖起来房子,一下又回到解放前了,还得欠一屁股债,生活质量也下降很多。逼着他们走这条路的话,悲剧肯定会很多。

——作者回复:

是的。应该以自愿为原则,不能强迫。

28、应试教育到目前为止,是中国教育界选拔人才的最公平的对决方式。起码智商出众的人才都会被选上来,所以中国的理工科现在是人才备出,当然,谈到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相信可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状态。

29、本人通过高考,成功的完成了阶层跨越,但是初中毕业证被班主任给别人,高中助学金信息也是班主任选择性告知,导致自己大学生活过得艰难,还是耿耿于怀的,幸亏大学遇到了希望,以后得教育能够更加公平,坚决杜绝顶替现象!

30、高考、公务员考试绝对需要维持公平性,哪怕是为此牺牲一点教育的个性化。我觉得这是中国比美国好得多的地方。高考的公平和大学学费相比美国的低廉。

31、不同意应试教育这个说法,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形式。只有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的人,才会觉得学习是为了应试。这种说法本来就是为了打击中国公平稳定的人才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