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诺奖情结

作者:郭振宁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味的呢!

——曹某先生哈哈笑道:

现在阿芳也在文坛上成了些气候吗?这个我倒还不大知道。以前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我倒是早就知道她练习写作挺勤奋的。当时我也读了一些她的作品,觉得水平一般,不像能轰动的样子。

照高治平先生这么说来,现在她也小有成就啦!唉,这孩子也真不容易啊!看来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啊!不过,我请你转告她,千万不要骄傲,不要懒惰呀!在文学这条小道上,谁满足于写一点小作品,谁就会万劫不复的哟!

……………………

——高治平说道:

曹某先生的嘱咐,其实对我们所有这些弄文的后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呀!

——高治平转头对张爱玲说道:

张女士,您晚年虽然在美国寓所里清心寡欲地静修,就像咱们古代的隐士似的,可是你也应该知道这些年来您在中国文学圈子里的巨大影响吧!港台地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出现了大批模仿你的作家。

大陆十多年来,也有众多的作家在追摹你的作品,或者从你那里得到了启发,受到了熏陶。如今走红的王安忆、苏童,写作风格中就掩饰不了您的影响啊!您可以评价一下自己的文学史地位吗?请不要太过谦虚哦!

——张某某女士微笑道:

我的好作品并不多,也不过就是在20世纪40年代写的那十几个中篇,其他的文字也就是一般水平了。我其实并未想过什么文学史之类的问题,只不过是由于年轻时候的虚荣心、好胜心等等,而渴盼着尽早出名,这才有了那句流传很广的话:“出名要趁早啊!晚了就没那么快乐了!”这句话其实是误人子弟的,因为大器晚成才是更普遍的现象。

我也没想到与我同时走红的许多作家,如今竟然大都湮没无闻了。我当时还觉得自己也不过是一个通俗的作者呢!也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现在大家竟然把我的作品当成了经典,有时我想想也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呢!

好在后来年纪大了,这些浮名虚誉也就看开了,这些身外事与生活也就没有多大关系了。我早年说过的一句话,现在也还用得上:“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

——高治平呵呵笑道:

张某某女士,我真的是非常羡慕和佩服您的早熟天才。您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写出了那么成熟的作品!

我觉得在现代文学30年中,可以在天才早熟这一点上,与您相抗衡的,就只有另外两个作家,一个是穆时英,一个是路翎。他们两位固然发表作品时才17岁,比您还要更早一些,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作品不如您的作品更深刻和中国化。

相比而言,您的作品既完美地融进了西方的现代文学特色,又更好地继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甚至可以说与《红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