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高端人才引进,“七剑下哈佛”传为佳话:这“集贤苑”又不知会聚集多少贤德之才呢!
哦,听匡院长讲话如沐春风,这是一个“奔跑”“追梦”的时代,蓝图延展,宏愿可期。有共和国70年强起来的深厚基础,有中科院70年砥砺前行的精神底蕴,科学的春天年年生机勃发,岁岁江花烂漫!
三
参会,听院长讲话,我也又一次想到我初来科学岛时的情景,想到6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克拉科夫”联想》。
早春,杨柳绽绿,惠风和畅,我骑车前往,过蜀山湖大桥,穿越科学岛,站在三岔口回视、展望。这里,就是我和姐姐第一次登岛,回市里时等候公交车的地方。
时间倒回37年前,那时,这里冷落、荒凉;望眼欲穿的三十岗方向,还真只是一个高岗,从市里来必经的大杨店、水库大坝,也一致的乡野景象。回看岛上,拉得很开的四座灰色大楼挺醒目,外加黄砖宿舍楼、低矮平房。虽然这时作为中科院的分院已有好几年,但它的身份还是周近百姓口中的“宾馆”。特别是进岛出岛的唯一通道,就是必经这三岔口的窄窄砂石路。路弯弯曲曲,车行摇摇晃晃,偶有车交会,甚至得停下来避让。也难怪,1982年早春,还是百废待兴啊!
如今,我看到的已完全变了样。西望三十岗乡,路两边林木茂盛,桃园、水果农场、美食文化村,路边指示牌提醒人们,这里的生态农业经营有方,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名声越来越响亮;三国新城遗址公园,更使人自然联想到当年这里是古战场。回看原先上班每天必经的大杨店镇,也被高高的行道树遮挡,其实已与新合肥融为一体,分不出城乡。而向南连接北大门的这段科学岛(北)路,现在也是柏油道,车来人往,挺繁忙。曾记得,刚到岛上时,这一带庄稼种到湖畔水边,如今是一级水源保护地,全长成生态保护林:路,已成林间道;岛上,楼宇新建更气派,但树高林密难相望。
其实,我这次来探访,更想了解的是由此往北,匡院长会上所说那10平方公里的地方。据悉,年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园区配套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将粉墨登场。该项目的立项建设得到了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全力支持,其科学目标是开展磁约束聚变堆边界参数下的等离子体行为研究,探究主机关键系统和部件复杂动态负荷对主机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磁约束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对加快我国聚变能实际应用进程具有重要担当。
我伫立岔路口,有高树、鲜花,绿草,来往车辆;公交车候车亭,与三国城路、遗址公园,匹配协调,古色古香。可我找不到进入新园区的去处。好在,路边,有一位卖草莓的老乡,我和他搭讪,卖草莓,问情况。他说:“路北这一大片,住家都已搬迁,被保护起来了,属于待开发的地方。年前的开工仪式,铺红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