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人老成精

作者:宁溪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其实大唐的风气本就开放,男尊女卑的观念并不强,那是宋代以后的事儿,大唐接受教育的女性相当常见,张军只不过是把它定式化了。

就叫,凤翔府强制性九年制基础教育案。不管什么户藉男女,以五岁入学,到十四岁童学结业,强制入学。

强调不分贵贱,都必需入学接受教育,蒙小不分男女,童学始分男校女校。

童学结业,以后的事情就不属于强制范畴了,自由选择,不读书了也可以,继续读书也行,各科学院自由报名。

强制基础教育阶段全免费,由府衙承担,后面虽然不免,但会按成绩酌发奖学金。

通俗来说,就是孩子由府衙出钱读里、乡、县学,县学结业,是不是上州学由孩子家里自己决定,要负责学费,但有奖学金。

理论上,上了州(府)学,就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了,或者申请进入太学或者国子监读研。

但实际上,不论是科考还是进入太学和国子监,都是有门槛的,国子监是贵族学校,太学是高级官员子弟学校。

而科考需要一定级别的官员举荐(提名),这是前提。

上学在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件很昂贵的事情,所以才做不到全民性推广。

李唐开创性的教育制度事实上已经相当伟大了,至少做的比宋明要好。

而且古代就没有‘穷书生’,是‘穷’书生。概念和今天就完全不一样,不是一回事儿。真正的穷人家出不了书生。

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主要就在于很多概念上的混淆……源于从上到下对历史的太过轻视。

……

张军又把军府管理的军校序列添了两所学校。物化学院:物理化学初级学院。和炮兵学院。

“切记,不能读死书,还应该想办法增加学子之见闻,打开眼界,引导思维。同时要进行操练,提升体质。”

其他方面并不需要强调太多,君子六艺这事儿在唐代还很普及,习文练武操琴射箭这些都是主修学科,是必须要学的。

晚上,宴请之后,张军和刘承旨把两个老头送到招待所安排好,让他们休息,两个人这才能够沟通一下说几句话。

“有颜孔二老坐镇,吏户诸事你也可以轻松些,不妨用些精力把乡里之事落实清楚。”

两个人负手并肩从别院出来,一路溜达着往招待所外面走,边走边聊。

张军要求刘承旨厘清凤翔府全境的乡里机构,建立全面的考核机制,真正的把政策延伸到基层去。

唐代的行政管理,第一次提出了村这个概念,以村为最基本的行政建制。

村相当于城里的街,村之上是里,和城市里的坊同级同管,而乡这个单位被极度弱化。

镇这个概念在这会儿很大,比州大,所以节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