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吴歌师又向年轻歌师们介绍赵书勤和海青青。得知海青青在林城师大念书后,其中一个女歌师赶紧与海青青索要联系方式,因为她也是林城师大的学生。海青青则力邀她加入师大的侗歌队,并迅速与其他年轻歌师打成一片。
待大家都落座后,吴歌师宣布开饭。这顿午餐,足足持续了六七个小时。借着酒兴,大家一次次地唱起侗歌。欢声笑语经久不息。酒足饭饱时,已到掌灯时分。其他歌师陆续离去。吴歌师命人撤去残羹冷炙,摆上茶具,沏茶夜谈。吴歌师把他最近正在编写的一本叫《木叶飞歌》的书稿拿出来,给赵海两人赏鉴。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北侗民歌发展历史及现状思考的专著。吴歌师耗费了十余年时间才创作完成,准备付梓发行。赵书勤和海青青耐心阅读,认真学习。由于时间关系,两人没有从头到尾地逐页阅读过去,而是撷取重要的章节,加以学习研究。在书中,吴歌师将北侗民歌的主要特点作了详细探讨,并以“木叶飞歌”对北侗民歌进行总命名。吴有治歌师认为,北侗民歌发展早期,主要以飞歌的进行传播。早期,北侗地区的人民,在辛勤劳作之余,喜欢用唱歌来排解疲劳愉悦身心,所以有饭养身歌养心之说。劳作主要在野外进行,或田坎边,或树荫下,或花丛中,且以对歌为主。对歌的双方,各自占据一个山头,而后引吭高歌,歌声袅袅,向对面的山头飘去,响彻山谷,是以又叫飞歌。对歌时,还借助木叶,以木叶的清脆歌调倾诉缠绵缱绻的脉脉情愫,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木叶飞歌,因此而得名。
不过,在吴有治歌师看来,木叶飞歌,不仅仅是表达侗族人民喜怒哀乐的复杂情绪,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反映。木叶可以传达人的情感,人可以借助木叶表达情与思。人与木叶,人与自然,既有语言的交流,又有灵魂的交融。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共长,有机统一。木叶飞歌的灵魂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一种完美和谐。
为了强化自己的这一论述,吴有治歌师还以高名侗寨为例,旁征博引,条分缕析,通过翔实的案例,佐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寨子里人们崇拜的图腾就有树。每到春节,或中元节,大家都会去祭祀古树。在侗寨人们看来,古树是有灵性的,不容亵渎和毁坏。所以,长久以来,寨子里的村规民约都严格要求不能滥砍滥伐,尤其不能破坏古树。再比如,寨子里还崇拜古井。人们觉得,古井也有灵性。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生命之源泉,而且还能保佑寨子风调雨顺,永无灾祸,岁岁平安。所以,人们也祭祀古井。总之,与崇拜神灵不同,高名侗寨的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更显纯粹,更加朴素。而这种纯粹和朴素正是侗寨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延绵不断的根本奥秘所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侗寨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坚强的生存保障。
不独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吴有治歌师还认为,人与人之间,亦须和睦相处。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要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发展进程中遭遇的一切困难。在吴有治歌师看来,人类的力量其实是极其弱小的。面对大自然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