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真的可以一手遮天。云南的孙小果案件,并没有所谓的通天关系,就是基层关系网之间的勾兑和利益交换,就完成了一个完全不可思议的无法无天的任务。
很多政策,初衷是好的,执行就走样了。河东的另一个热点话题“合村并居”,也是一个明显的执行走样。
互联网打破了信息的层级架构,让信息的传递更高效。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
我反对每一个个案都“定体问”。但我同时认为,互联网舆情浪潮在暴露个案问题上是有巨大的价值的。让那些企图一手遮天的人知道,即使很多年过去,他们也有遮不住的时候。
定体问,把责任推给体制,说法不责众,反而让这些恶人有了逃脱惩罚的借口。
互联网舆情,让一些被掩盖的问题无法掩盖。就算不是每一件个案都能得到正义,也至少能让妄想一手遮天的人提心吊胆。让这些胆大妄为的人们,在行事上,多少会有一些顾虑吧!
……………………
网友留言精选:
1、我就是通过高考出来的,我很感谢高考。其实,所谓的中上层,当年很多也是因为高考才有机会改变人生。人到中年,往回看觉得人生就是命。而顶替是多么残忍的对别人命运的扼杀!这事一定要严肃处罚!
2、应试教育比素质教育更公平。
素质教育对家庭来说意味着巨大教育成本,普通家庭无法承受,贫寒学生无法承受用钱堆砌起来的所谓“素质”。
素质教育的“素质”,从来没有一个评判标准,如果将这个评价权力下放到学校,下放到老师,无法想象学校到时候是如何的乌烟瘴气。
3、高考真是上升的通道,我自己就是例子。不要让这个通道也被污染了。
4、深有同感,我想没有高考,我应该是在苏北的农村种地,重复父辈们的日子,高考,让我有了走出农村的机会,虽然学校一般,至少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有了选择,虽然现在看这不是个好选择,希望这篇文章每个人都能看到。
5、 高考基层作假长期存在,情况复杂。从很多年前的复读,应届作假,到顶替。河东为盛。其中也有主动要求被顶替的,考了一个不满意的,可以做价卖掉,买家自己操作一条龙,还不影响卖家再考,真事。
6、“靠学生简历、介绍父母家庭背景、名人推荐信、学生essay录取的方式,看似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上却是刻在骨子里的不公平。”作者这话说得太对了。
坚决反对凭推荐上大学的做法,试点也反对。
十年动乱期间也搞过靠推荐上大学,漏洞太大,猫腻太多。
邓公复出,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复在考试成绩面前人人平等上大学为主要特征的高考!他深切知道,唯有通过平等的考试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