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大学时同时读了北京大学的一个法律专业的第二学位,毕业后找了一家很轻松的行业协会任职。
但当时的协会其实没有很多的法律方面的工作,所以这个女孩的工作就比较轻松,她的许多同事都是喝茶购物消磨时光。但这个女孩子虽然工作本身没有压力,却做到了一直坚持学习。
当年《大长今》这部韩剧火的时候,她就报了一个韩语培训班学习韩语。她也喜欢巴黎的浪漫,就学习法语,此外还学习了日语、西班牙语。眼界开阔了,就又跑到德国读了一个国际贸易的硕士。
二年后学成毕业再回到北京,找到一家做外贸的单位上班,薪水四千多块钱,这个时候已经毕业八年了。
为什么这个爱学习的女孩,学了这么多领域和门类,却仍然没有较高的竞争力?
如果这个女孩在现在,估计一定是得到、樊登读书会和混沌研习社的重度用户。
这背后是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没有自己的专业,每个领域都是入门水平。
我们一直认为,如果你上班很多年了,还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书,需要那些读书会去给你推荐,这无疑是很可怕的。
第二个误区是学的内容不对。
知识一定是来自于实践并被验证过的内容,而许多人学的却是所谓大咖大师们的个人感触,不是这些内容没有用,而是不适合初级用户。
按照探索、新手、胜任、高手和专家的顺序,起码要到胜任以上的人大致才能够对这些内容具备评估和判断的能力,否则的话永远是顶礼膜拜、每次感觉都是醍醐灌顶,但因为你没有一个领域的基础结构,学多少这些都是碎片化的,弄一脑袋的鸡毛也连接不成一只鸡。
第三个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问题。
新手在一个领域其实是不知道合理的结构是什么的,这个需要实践,干活的时候发现自己需要就应该迅速去补充;需要贵人指引,高手告诉你应该学什么;需要遍历发现自己缺什么。
第四个是掌握学习一个领域、行业、企业、人、问题等的框架和模型。学习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学什么,而一个复杂的问题一定是需要多个维度的内容,如果对这些维度没有框架,那学习的时候就类似于盲人摸象,如果时间足够并且你的运气做够好,到最后也许能够拼出来,但谁知道呢?
(九)
怎么学?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读书、上课,但对于职场人来说,这些当然需要,但还有更重要的是要跟人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对于成年人而言,这两项学习的方式更加重要而且有效。
你可以发现,那些真正nb的人一定是善于跟自己的同事、上司甚至社会上的陌生人学习(参加各种实体和虚拟的论坛、研讨、社会化的软件上等),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对于